2025年香港投资入境计划新政策:资产要求放宽,高净值家庭迎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01.08 来源: 浏览:1

2024年3月,香港政府发布了最新的投资者入境计划,原本设定的3000万港币资产要求在一度吸引了大量高净值人士的关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资产的审核严格、具体要求复杂,很多申请人发现自己的资产难以符合标准,申请进程因此受阻。对此,香港投资推广署在2025年1月7日宣布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香港投资者入境计划的资产审核要求将在2025年3月1日起进一步放宽,为更多有意移居香港的高净值家庭带来了新的机会。

1、政策的主要变动:资产要求和投资途径的扩展

根据新的政策,香港投资入境计划将不再要求申请人单一持有3000万港币的资产,而是允许申请人在过去六个月内,通过家庭成员共同拥有的资产来满足这一要求。这意味着,如果主申请人和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联合拥有某些资产,并且能够提供相关的持有比例证明,那么这些资产就可以被纳入审核范畴,从而大大提高了申请人的通过机会。

这一政策的变化,不仅让更多的高净值家庭能够将房产、银行账户、企业资产等多种资产整合,满足申请条件,还扩大了投资选择的空间。在资产审核上,过去许多人因为资产不够“单一”或者不符合持有年限要求而无法申请,现在他们有了更多灵活的方式来提交资产证明。

2、新增的投资方式:全资私人公司和家族办公室

除了允许家庭成员共同持有资产,香港政府还在新的政策中加入了一项创新措施:申请人可以通过全资拥有的私人公司来进行投资。这个全资公司必须在香港成立并符合一定条件,如公司必须仅持有政府允许的投资资产,且该公司必须由申请人全资拥有。此外,为了确保这一投资形式具有实际操作性,公司需具备一定的运营规模和人员配置,要求至少有两名全职员工,且每年必须在香港承担至少200万港元的运营费用。

这一政策不仅拓宽了投资途径,而且加强了香港作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吸引力。通过这一形式,申请人可以更灵活地管理资产,并借此打造家庭财富的传承工具。而更为吸引人的是,家族办公室的引入使得申请人可以将资产集中管理,从而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达到更高效的投资效果。

3、家庭成员共同持有的资产:计算方式明确

在新政策中,家庭成员的共同持有资产也成为了申请审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净值家庭的房产、银行账户、企业资产,往往是夫妻共同名下或者全家共同拥有。根据新的政策,资产的计算将按照主申请人所占的持有比例来进行。因此,如果夫妻联名持有的房产或账户,在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的情况下,主申请人可以按其持有的份额计算资产,而不需要再满足过去规定的“单独持有”条件。

这一改变,对于那些夫妻或家庭共同投资的高净值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它不仅简化了资产审核的过程,也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凭借自身的资产共同投资香港,达成移民的目标。

香港2.jpg

4、政策变动的实际影响:更高的通过率和灵活的选择

自新政策发布以来,香港的投资入境计划吸引了更多有意移居香港的家庭。新的资产审核方式让更多的高净值人士找到了合适的投资途径,而不再被复杂的条件限制住。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投资移居香港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利好。

除了更为灵活的资产审核要求外,投资者在获得香港居留权后,还能够享受香港优越的税收环境、世界级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对于高净值家庭来说,香港不仅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天堂,也是一个能够为孩子提供国际化教育、为家人提供优质生活的理想之地。

此外,根据新政策,申请人及其家人若在香港连续居住七年,便可以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这意味着,只要申请人能够持续满足投资要求并稳定居住,最终将获得无条件的香港永久居留权,为移居香港提供了长期的保障。

随着香港政府不断优化投资者入境计划的各项政策,未来几年,香港仍将继续吸引大量的全球高净值人士前来投资与定居。新政策的出台,不仅使得香港的投资入境计划更加灵活,更能满足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家庭资产来实现移居目标的申请人。

总的来说,2025年3月1日起实施的新政策为有意通过投资移居香港的高净值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随着政策不断优化,香港将继续巩固其作为全球金融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投资者和家庭前来定居、生活和发展。

相关新闻

  • 2024.12.16
  • BY:

香港学历造假风波:诚信教育如何面对产业化挑战?

近期,中国香港的学历造假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从顶尖学府香港大学到其他高校,频频曝出的伪造学历问题不仅暴露了教育体系的漏洞,也揭示了一个产业化运作的灰色地带。这场风波让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的本质:在追逐名校光环的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诚信的价值?

阅读更多

©Copyright 2019 elans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澳臻因私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沪ICP备18028342号-3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4809号